闻名数学家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平凡的家庭,他父亲是一家小小杂货店的店主。初中毕业后,家中无力供他升学。1927年春天,华罗庚到了上海,考进黄炎培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专业。
在上海就读期间,他获得上海市珠算比赛第一名。参加这个比赛的绝大多数人是上海各个银行的职员和各个钱庄的伙计,他们“打算盘”可说是熟极如流的。而华罗庚虽从小帮父亲料理店务,打过算盘,但究竟不是专业出身,能比得过那些高手吗?华罗庚后来谈起那次比赛说:“我是斗智不斗力。”原来,他发现一个简单的珠算算法,这才压倒了那班“手熟”的“高手”。
华罗庚18岁那年,一向赏识他的那位老师王维克做了金坛中学校校长,请他去当庶务兼会计,月薪18块大洋。于是,华罗庚正式以会计为自己的职业。比起在杂货店做没工钱的“小伙计”,小会计华罗庚简直是平步青云了。第二年,学校开了个补习班,王维克又叫他去当补习班的教员。
但就在婚后不久,华罗庚染上了可怕的伤寒,这场大病使他成了残疾人―――他的左腿关节粘连变形弯曲了。病愈后的华罗庚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设法维持全家的生计。他拄着拐杖,拖着病腿走进王维克家。王维克仍然让他在补习班教课,但是不久,有人告状指责王维克任用不合格的教员华罗庚。王维克听后愤然辞职,赴湖南大学任教去了,华罗庚也面临失业的危险。幸好继任校长韩大受也是位好心人,他对华罗庚说:“别人要带会计来,我不带,就让你继续干吧。”就这样,华罗庚又继续当起了他的小会计。
但职位与薪资的差异,根本原因真的在于证书吗?成功升职加薪的人,真的是凭证书取得职业发展的吗?
但正如医学生也什么都学过,但不会一上来就让他给病人开一刀一样,通过中级职称考试,也不代表你就做得了财务分析,搞得定财务治理。
何厚铧所把握的会计专业知识,不但一度曾帮他解救了家族企业大丰银行的困境,平息了事态,而且还助他使大丰银行成为全澳门盈利最多、信誉最好的银行。
01 忽略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差距
曾经出任澳门特区第一和第二任行政长官、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何厚铧,曾长时间从事过会计。1969年,何厚铧13岁。那一年,他离开澳门,孤身一人到加拿大读书。1978年,他在加拿大多伦多商科攻读会计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何厚铧说,当初学会计专业,主要是出于个人爱好。但是,后来的人生之路表明,正是这个爱好,无意中对他日后在澳门大丰银行施展拳脚大有裨益。
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什么?自然是为了输出。无论是输出在实务上,还是教育中,只有学以致用,能够输出,才不至于让学习成为无用功。
对于会计师而言,所学的中级职称理论知识,也应该被运用于会计实务中。
在招聘网站上搜索财务相关职位,主管级别的清一水有着中级职称要求,甚至在总账会计、成本会计等非治理层职位的招聘要求上,中级职称也是必要项或优先项。
一个简单的例子,两个人同时竞争会计主管职位,上司会通过哪些纬度判定他们并确定最终人选呢?首先一定是能力,其次是经验,最后才是证书、学历等知识凭证。
这也就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你学会了知识,不代表你能够运用知识;你把握了中级职称理论,不等于你拥有将它运用进实务工作的技能。
知识与技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若想将两者融为一体,还是需要一次次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化用理论,知识才能成为你傍身的武器,成为你行走财务职场的技能。
二、何厚铧
从知识到技能,需要的是实践;而从技能到能力,还需要精益救精的实践。精益求精,指的是在原来实践基础上的优化、创新、突破。也就是说,仅仅将知识运用进实践中是不够的,还需要利用知识优化实践,在知识与实践的交互中升华知识深度、创新实务工作,并利用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的水平接触范围更广、难度更大的工作。
这就是,三年工作经历不等于三年工作的原因,也正是一年工作收获三年工作经验的要害所在。
有人直陈,即使有了中级职称,也没见得让我升了职、加了薪啊?
知识为你带来的,正是在职场中积累工作经验、培养工作能力的机会。
原创帖3:中级会计职称证书的好处来上元了解一下
而说起知识与实战能力之间的距离,那可比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远得多。
归根结底,将证书知识抬高到职业发展的决定性高度,忽略证书的市场地位以及作用,都会让你的中级职称成为“摆设”。
更不用说,在事业单位里,中级职称还是聘任中级会计师职务的前提,更直接与薪资挂钩了。
02 无视知识和能力之间的鸿沟
考证也好,深造也好,最终服务的都是会计实战。战场表现领导不满足,那么学历和证书都将是摆设。能力究竟如何,实务战场见分晓,这也是会计工作比较公平的一面。
不得不承认,在财务职场中,拿着中级职称却做着出纳工作、甚至薪资不及未持证者的,不在少数。
在职场上,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决定你的位置以及工作价值的,归根结底还是你能否胜任这一职位,是你是否有胜任职位的能力。
在职何实务工作中,走得最远的都是理论扎实、并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那些人。理论永远是一个实务工作者在职场中前行的根本前提。 原创帖1:历史上的那些名人做过会计,上元房子老师为你理一理
作为检验知识水平的专业证书,持有中级职称意味着会计师已经具备了一定水平的专业知识。而认为中级职称是摆设,自然是因为没能将中级职称知识的作用发挥出来。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他在年轻时曾与会计有过交加,做过治理库房的会计小吏。提出了我国最早的会计准则,“会计,当而已矣”,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句会计格言。
原创帖2:中级职称很有用,要害看你会不会用,来上元给你答案
当然还需搞清的一点是,虽然你会因为没有中级而不能升职,领导却不会因为你有中级就直接让你升职。前提还是你有配得上岗位的能力和资本。
01 跳槽的硬性门槛
若欲走内部晋升的方式获得职业发展,中级职称就更是晋升治理层的敲门砖了。要在同事中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领导者,工作表现、相关资历以及专业证书都是服众的前提。这要求会计师在本职工作中做到极致,在问题来临展现出解决能力甚至领导能力,以及拥有拿得出手的专业证实。没有中级职称谈升职?那真的缺少让人信服的理由。
是的,中级职称并不一定立即为会计师带来升职,带来加薪。但它也绝对不是摆设,在很多情况下,它会成为职业发展中一道隐性的门槛。
03 未摆正知识在职业发展中的位置
历史上的那些名人做过会计,芜湖上元房子老师为你理一理
一、华罗庚
在用人单位眼里,中级职称可不仅仅是一纸证书,其背后的数年工作经验、一定水平的专业知识,就是未来能够创造工作价值的资本。甚至对于学习的坚持、对于自我提升的不懈追求,也是值得加分的闪光点。
02 晋升的软性门槛
另外,除了升职加薪这一维度,备考还能给考生带来方方面面的综合提升。一方面自然是专业知识带来的信心加持、底气倍增;另一方面,备考过程对于系统思维、时间治理、执行计划、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对于毅力和意志力的锻炼,都将帮助会计师在职场上走的更快更远。
在跳槽已经成为职场晋升主流方式的大趋势之下,企业纷纷抬高了用人门槛。会计主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等治理层岗位自然不用说,中级职称或三年以上会计工作经验本就是《会计法》对于会计主管人员的硬性要求。而对于职责较大的非治理岗会计人员,用人单位也倾向于招聘经验在三年及以上,且持有中级职称的“老会计”。